1、蛰伏结束
最近一直在家呆着陪爸妈。
有天和小姐妹约了见面,都说可以出去转悠啦。
嗯哼,确实已是踏春时节。
那天陪我妈在小区溜达,看见白玉兰开得好美,每个枝桠都顶着白色的小宫灯,高冷。杏花最矫情,一边怒放一边凋零,落一地花瓣,惹林黛玉们多思忧虑。
棉衣穿不住了。
我说惊蛰之后真的一天比一天暖和呢。
又想起那天滚在心里的春雷:雷声轰鸣,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虫子就醒了。
说完,感觉谋划出行蠢蠢欲动的人,个个都像是幽闭了一冬的虫。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来福淋,正义的来福淋,一定要把……
这是一段暴露年龄的广告歌。
会唱的大概都有点儿岁数……呃不,都“正是风华正茂”,不容小觑。
2、消费观
蛰伏一冬天,和爸妈待一起的日子多了,我开始静悄悄地改造老人家的生活。
主要是改变消费观念。
我说电饭锅变得煳底了扔掉吧,再说米饭变锅巴,吃了牙齿难受,扔掉不吃又浪费粮食。
我妈不肯,她坚持东西不坏坚决不能丢。
这是不是没苦硬吃。
她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居然真有妙招:煮饭的时候要我严防死守,在米饭刚熟还没来得及煳底的瞬间,掐着点儿迅速断电——原本是自动化的生活工具现在需要纯手工操作。
这是何苦。
对了她家橱柜最深处还有一摞深藏不用的大套小好几个钢精锅,比她外孙我儿子的年岁都大。
我把我家锅拎她家现身说法。哼哼,到我这儿,咱也不能困难比办法多吧。
买新的。
昨天新买的象某电饭锅到货,做出来的米饭软糯可口。
老太太一边吃一边感叹说真香。
钱花在哪儿人就享哪儿的福吧。
但旧电饭锅楞是不让扔,命我仔仔细细里里外外擦洗干净。
然后,她又收藏起来了:还能用呢。
老太太你狠。
3、洗澡的仪式感
我爸洗澡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儿。
必须要在艳阳高照的日子。
这主要取决于我妈的引导:今天太阳这么好,我们下午洗澡!甚至威逼利诱:反正我要洗澡了,你不洗你就等着吧。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确有晴天洗浴的惯例,挎着包换洗衣服拎着蜂花洗发水,到公共澡堂与各种身材的各类裸体共聚一堂,在热气腾腾里赤诚相对。
洗完头发湿漉漉的出来,暖阳当空风和日丽,这样的天气委实不会冻着脑袋。
现在居住条件好了,洗澡成了日常,谁还不是想啥时候洗就啥时候洗?洗得就是一个自由任性。
但我妈偏不。她仍然是过去的旧仪式。
在她的引领下,我爸沐浴更衣的黄道吉日必须是某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
我爸对我妈,也有一个很具仪式的问答。
我爸:今天洗澡呀?我不会摔跤吧?
我妈呢,从来不正面回答。
昨天我听见她说哎呦老头你现在瘦得好可怜哦,身材比我好多啦。
再次成功转移话题。
我一直觉得我妈有点笨。
我错了。
我妈的智商不容小觑。
4、老习惯
蜗居的日子我也一直没闲着。
最近在看《黄石》系列前传之《1883》和《1923》第一第二季。第二季每周末新更一集。急性子真是招不住这便秘一样的更新速度。
但着实吸引到我了,只好忍。
黄石系列都是精品,值得一追。
另外读过《百年孤独》的老友们可以再看同名连续剧,很尊重原著,但因为有角色人物,比原著几代人一个名字要容易辨认也利于理解。
推荐。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