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8·杂】读的那些书

2008.10.04 | 默许 | 257次围观


作者:默许 日期:2008-10-0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上一篇说到读书。

  那就写一写最近读的书好了。


  1.《给我一支烟》

  夏天,有一次和朋友晚上散步,迎对面嬉闹着走过来几个裸背女郎,浓妆。朋友说一看就知道她们从事的职业。

  我很少去夜店,但也晓得大概。

  接下来朋友便提到这本书。

  买了看。


  《给我一支烟》写的一个IT业白领和一位三陪女的爱情故事。据说最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时候,是具体指北京天上人间里的三陪女故事。你可以搜索一下,全国的夜店,当属北京的这家娱乐会所最闻名,听说那里的小姐不仅三围外貌要求高,素质也是一流,甚至不乏名牌大学的学生。如果说同样是卖笑,那么这些女子无疑是个中楚翘了。收入自然也高。曾经有位号称四大名妓之首的梁姓女子因遭人抢劫而被杀害,警方查出其个人遗产千万之巨。

  如果想了解这一群女子的生活,可以看看这本书。不过,以我之见,在网络里找出来读读就算了,不值得收藏。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想到这些从事夜生活的女子,便想起同样是昼伏夜出的猫头鹰。一到夜晚暮色降临,他们一样睁大双眼四处觅食。都是为了生存。当然前者更见不得光亮。

  这些原本是冲着金钱直奔而去的人,最初尚且不住提醒客人:别来真的啊,这就是逢场作戏而已。可是,到最后还是一脚踏进去万劫不复……说不认真的人,原来是因为害怕自己比谁都更加认真。

  想起亦舒曾经写过类似题材的小说,是关于专业为女客服务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渐渐与中年女客产生感情,不经意卷入豪门旧事恩怨之中,后遭人妒忌险些遇害。哦,记起来了,书名是《美娇袅》。


  2.《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可以说,这是我读得最吃力与用时最久的书。当然我是指单册书。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我确实对政治不大有兴趣,二则,对于那段历史,想弄清楚来龙去脉,不得逐字逐句仔细品味。

  记得很小时候,曾经听父辈说起过那段历史,那时候他们把那段灾难说成三年自然灾害。父亲当时在劳教所,吃的是劳动改造犯人种下的粮食,所以并不觉得特别苦。母亲当时正读大学,说一次刚买了油条,转脸就被人抢了去,故意一口吐了唾沫恶心她——如此,再不能讨要回来了。后来商品断供,市场上什么都买不到,母亲与几位同学趁夜色到附近农村挖土豆或山芋吃。饿到极限的人,顾不上卫生,有的自土里扒出来就啃起来。

  《变局》一书对当时的安徽四川等省的人口下降的具体数字也有记载。这些人,当然是饿死的。

  那是五九年到六一年。

  到六二年,中央对全国各省的计划指标便分配不下去。每个省都想自保,农民自己种粮食,自然想先尽着自己吃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到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可怕的是,中央政策贯彻不下去,一个集权的政府,失去了集中治理的威望,这意味着什么?过去提出的方针政策,到底有没有错误的地方?怎样认识这种错误?用什么态度和方法解决因此带来的各种矛盾?

  于是,中央决定召开了一次县委书记以上的七千人参加的扩大中央工作会议。

  《变局》一书,详细披露了这次大会召开的缘由、经过和其过程。书中对整个会议期间毛、刘、周、林、朱、邓、陈等中央重要领导人物,以及几个重要省份领导人的表现和发言做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


  读后感:

  1.我觉得,搞政治工作,真是挺烦。换言之,搞政治工作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倘若还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那更是叫人无限景仰。

  2.七千人大会时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广泛深入的开展,深得民心。这种领导干部从上至下一直敞开心扉认识错误纠正缺点的工作风格,在当时为稳定大局、克服难关、增强全国的凝聚力,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K,这段话写得真是“政治”。

  但,事实上,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这些批评与自我反省,都在中央提出不追究的前提下进行的。搞经济没有经验,当初连主席也这样为自己开脱,下级又有何惧?

  承认错误,却不用承担错误的责任。若干年来,倘若我们的政权机制一直在这样效仿,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最基层的百姓。联想到今天的三鹿事件,尽管到目前为止有昏官为此丢了乌纱帽,但转脸过去,这些人或可出现在某些大型企业的领导岗位上。也不是没有先例。

  3.话说当年,因为国家领导人的盲目与冲动而导致的政策决策错误,举国上下,尸横遍野。为什么,作为一代伟人的主席,竟以没有经验为由,轻易就原谅了自己呢?推翻的是封建君主制度,到最后他自己也看重那人上人的位置。甚至,时刻满怀戒备心理,到最后不惜借助所谓的运动整治曾经的革命战友……

  唉,人呐。再伟大,到底也还是个凡人。

  想起《红楼梦》里“好了歌”的第一句便是: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可不是?!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