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给什么,怎么给(2)

2010.07.01 | 默许 | 249次围观

 

作者:默许 日期:2010-07-0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下午除去出游的党员干部,单位里没几个人坚守岗位。

但我写的有些乱了。


  与照顾他人的生活琐事相比较,关照他人的情绪和心情,以及由此反馈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则叫人百感交集……


  昨天接到通知,说单位七一纪念日安排中层以上干部和党员们出去参观旅游。

  可是孩子正在联考,想了想我还是放弃。

  算起来从儿子初三开始,我陆续放弃了很多东西,除去八小时工作时间,所有闲暇时的娱乐活动和个人爱好也全都拒绝掉,近几个月因为瑜伽课与他吃饭的时间冲突也很少参加了。随着他的学业愈加繁重,我也变得更加以孩子和家庭为重。

  在这一点上,我和孩子他爸是存在争议的。他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事实上他也一直在这样做。

  我们周围也有类似的家长,父母各自忙于工作或是娱乐,这些家长的孩子有的学业和能力特别突出,但也有的进网吧玩游戏早恋。

  在这最后一年最艰苦的时间段里,我怎能舍得拿他的前途去赌一把呢?我不想他感受到的是家长的漠然和自私,希望让他体会到理解、体恤和温暖,所以也甘心放弃自我继续忍耐下去。


  但是,事实上究竟怎样呢?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孩子他爸选择A,我选择了B,到底哪种方式是真正的爱他对他的成长更有利?


  从这个问题推广了说,在对待朋友、对待老人的诸多问题上,是选择A还是选择B更为妥当?

  或者还有另外一个答案C。但可悲的是,我的意识形态里没有C这个选项。我不得不承认,我本性里是一个极端的人。或者是全情投入一往情深,或者就企图分崩离析逃之夭夭。

  但事实上,这种个性肯定不是最恰当的——从受体一方的角度来说。你给予的,付诸于对方,是不是他正需求的方式,是不是他正好需求的含量?这也是一个关于契合的问题。供过于求,往往会成为承受者的心理负担和打扰,甚至会造成承受者避之不及的状况。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供过于求反倒不如供不应求更妥当。


  你看我道理说得很明白是吧?

  但令人心酸的是,我常常做不到。

  这种天生秉性里融合在我DNA里的因子,决定了我的修养达不到那种境界,尽管我一直为此努力,也知道所谓38°关爱最恰当。但是,我不是以关爱作为借口直扑过去用的劲儿猛了,就是过于理性和约束自己由此显得淡漠。

  最不堪的是,我这种秉性不仅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带去烦恼,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深受其苦。

  因为原本是满怀热忱奔过去的,但结果却由于过分关照他人的情绪或心情反倒给人添累。家人往往直言不讳甚至恶语相向,朋友可能就比较婉转地选择拒绝、疏离,甚至绝交。

  我也有表现淡漠的时候,有一回朋友来访,尽管思想上十分期望好好接待对方,但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最后感觉还是委屈了朋友。而事实是,面对很在意的友情,任何一点无心的怠慢都同样刺伤了自己的心。

  所以说,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反馈到我内心深处,受伤同样是在所难免。


  但让我心怀感激的是,这样不懂得处世方式的我,身边确确实实有待我宽厚仁义的朋友,给我充分的时间,耐心地等待我渐渐从执拗的状态中剥离出来,等待我退后一步,视觉开阔地审视问题的全貌……

  写到这里,有想哭的感觉。

  别说是普通如此的我,换做你,怕也会有一种得之我幸的感慨吧?

  失去这样的朋友,我会怎样活下去?我真的不敢想。这就回到文字的题目上去了,面对不愿失去的家人朋友,我们的感情付出,究竟要给什么,怎么给呢?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