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个人的成长,与其从小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状态和自身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显然,《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埃琳娜和莱拉一直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突破禁锢,为自己寻找出路。
剧情以埃琳娜的视觉,描绘了闺蜜之间的小心思,在二人近半个世纪的友谊中,彼此间时而崇拜、时而厌恶,时而怜惜、时而怨怼,时而亲密、时而疏远,时而坦诚相对、时而工于心计。
但我常常有种错觉,其实莱拉和埃琳娜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镜像。
莱拉是虚幻的,埃琳娜更实际。
莱拉代表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意识上的超能力。她当然是更加聪颖和敏感的,有主心骨,也更有进攻性,她的灵魂总是走在所有人的前方。幼年的莱拉天生就比同龄人学习能力强,即便辍学了仍然自学读很多书籍且具有独特的见地;再比如她富有神奇色彩的皮鞋设计能力;后来她甚至是家乡社区里极少数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人。
而埃琳娜代表现实能力,她更接地气更世俗,她不是灵魂的引领者,却始终是莱拉意志的追随者和执行者。埃琳娜自幼就对莱拉与众不同之处“羡慕嫉妒恨”,同时却又深深为此折服。莱拉的这种影响力几乎一直贯穿于埃琳娜的一生。
所以说,莱拉的灵魂在别处,但令人哀痛和惋惜的是,她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出生地——这个贫穷无知的陈旧制度的环境。当一个人的精神认知和能力,与她所生存的社区格格不入,这必将注定她一生的痛苦,和愤怒。
每次失去与莱拉的联络,埃琳娜常常陷入无限的茫然混沌之中,她仿佛就是为了实现莱拉的梦想而努力着,她只知道不能停止,去看大海,去读高中,去更大的城市读大学,她一直在向前走,却并不能完全理解莱拉梦想的具象到底是什么。所以无论如何远离家乡,埃琳娜永远情系那不勒斯那个平民街区,永远割舍不下莱拉并深深受之英雄,并且,总是融入不到新的层次、新的社团里。
这也是一种围城式的矛盾:远走的那个人一辈子都在回望故土,而固守的人却始终不属于家乡。
有意思的是,作家在第一季描写两个小女孩离家出走就有一个巧妙的伏笔,“一直向前走就能看到大海”是叛逆桀骜的莱拉提出的建议,却也是她最先后悔,反而是看似乖巧听话的埃琳娜,一旦付诸行动就有绝不回头的决绝。
我们可以说这一桥段预示了两个人未来的人生轨迹,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肉身无论离家多远,灵魂深处却永远刻有家乡的烙印,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值得深究的是作家在描写莱拉和埃琳娜对待性的不同。
表明看,莱拉是外向而任性的,如果愿意,她可以如猫一般狐媚性感,她的智慧更令她自带炫目的光环,没有人不仰慕与爱恋这样的女性。但莱拉却是“为爱而性”的性忠诚者,对不爱的人,她绝不肯委屈承欢,哪怕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
埃琳娜则相反,尽管她一直是街区里最乖巧听话的女孩,尽管她学习优异一直不断向外发展不停进步上升,可是她并不把爱与性看得很重要。女友结婚了,她便也要有男朋友;爱人被闺蜜抢走了,她伤痛欲绝,于是把初夜给一个油腻老男人;后来,当一个并不见得多么热爱的男人向她求婚,她就把自己嫁了;所以一旦有机会出轨,那当然就毫不客气地风情月意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小说中莱拉和埃琳娜成年,正是意大利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在那个时期曾经掀起过女权运动,女人从家庭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女性决定生育权,有自主离婚的权利。那么,无论是莱拉的性忠诚,还是埃琳娜的性随意,从根本上说,都是女性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我的身体我做主”的个性吧。
如果作为男性,可能还会对故事中战后意大利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有独到见地。我学识和能力都达不到,不能够深入剖析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提一下表演。
都说选对了演员,影视剧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在《我的天才女友》也得到了印证,剧中埃琳娜和莱拉两个人物四个演员,都挑选得特别棒。值得称道的是,扮演两个幼女的小演员不仅长相与成年演员神似,演技也不输于大人。埃琳娜温顺得几近自卑的书卷气,莱拉如野性的玫瑰美丽而充满力量,尤其她一双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神……连续剧扮演者与我们想象中小说里的人物丝丝入扣地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说HBO出手必是精品啊。
最后说一个细节。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第三集,埃琳娜暗恋的男生尼诺在楼下呼唤她,女孩挑一件裙子轻快地跑下楼,皮鞋哒哒哒的声音和女孩唇边的微笑,透露了她一厢情愿的情感。然后两个人在楼梯口相遇。
此刻导演将镜头切换到墙上,两个影子映在上面,接着站在台阶上的女孩的影子附身亲吻了男孩。
影子当然不是真实的。
镜头切回到真实时空,这一对少男少女只是对望着,沉默着。
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
其实,我和你,什么也没有发生。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